历史 History

螳螂拳傳說為明末清初期間由山東反清義士王郎所創,其後流傳於山東一帶,但當時並無「螳螂拳」一詞。清乾隆嘉慶年間,山東人升霄道人將所學總結,寫成《羅漢短打拳譜》。其後傳至李秉霄。其後傳至山東海揚縣閃電手李之剪(嘉慶道光咸豐同治時人),設鏢局於濟南。

清末山東登州府舉人王雲生(有稱王永生,1828-1920)跟李義春學長拳。1856 跟大师李之剪(又名李快手)开始学螳螂拳。王氏家族堂號「魁德堂」,而「魁」為七星之首,故名其拳術為「七星螳螂」,另名“硬螳螂”,主要結合長拳的七星步,再加上猿猴步而成。

其後傳至山東即墨縣范旭東(1830-1925),傳有《少林真傳》,按升霄道人的《羅漢短打》,及自己的经验编成五卷,内容論及十八家法、螳螂拳法概论、螳螂短打要论、螳螂手法要论、螳螂手法总敌、王郎之螳螂短打总纲。范旭东有九大弟子,1 郭家祿,2 楊維新,3 林景山,4 羅光玉、5 趙亮甫、6 肖樹賓、7 王傳義,8 張有德、9 劉永昌和很多别的学生。 大师林景山(1883/1971)的大徒弟是胡永福1887/1973(胡荣福)。大师胡永福的大徒弟是李占元1901/1992(又名李会堂)。 青岛七星螳螂拳师们表 王朗 (于七)1610/1713 — 1606/1710, 红文 1640/1732, 李叟 1670/1765, 升肖道人 1712/1815, 李三剪 (李快手—李之剪)1780/1870, 王云生 (王荣生—王永春)1828/1920, 范旭东 1830/1925, 1)林景山 1884/1971, 2)杨维新 1880/1966, 1)胡永福 (胡荣福)1887/1973, 2)肖树斌 1887/1967, 李占元 (李会堂)1901/1992, 陈乐平 1955, 达利亚安吉罗 1965。 十八家手法歌 1 太祖的长拳起首 2 韩通的通背为母 3 郑恩的缠封尤妙 4 温元的短拳更奇 5 马籍的短打最奇 (最紧) 6 孙恒的猴拳且盛 7 黄粘的靠身难近 8 皱张(绵世)的面掌飞疾 9 怀德的摔捋硬崩 10 刘兴的抅搂採手 11 谭方的滚漏贯耳 12 燕青的粘拿迭法 13 林冲的鸳鸯脚踢强 14 孟苏的七势连拳 (七星连环) 15 崔连的窝里剖捶 16 杨滚的棍採直入 17 金相的磕手通拳 18 少林罗汉拳为盛和王朗的螳螂拳总敌。

七星螳螂拳理论课本 六功课: 身体练功,身体拍打功,空手套路,器械套路,拳法对练,历史和理论. 六要: 要精神爽,要式子清,要步法轻,要手不离怀,要锤不离肩,要手眼身法步合一. 螳螂砍劈: 螳螂劈砍王郎传,细学螳螂来捕蝉,两脚踏定十字步,抡开两臂似闪电,出手先点人中穴,摘星换月上下翻,搬肩起膝入头捶,重整螳螂四外旋. 短打歌诀: 翻车辘辘捶,六六三十六,八打八不打,八刚十二柔,七势集连拳,总是十八凑,全身十二捶,闪赚双手扣. 短打要诀: 二十四字,切勿踩忽,长短起落,刚柔硬软,闪赚腾挪,开合收闭,进退虚实,伏跳出入.

金刚七星螳螂拳一百四十四生词: 抅 搂 採 挂 刁 崩 粘 黏 贴 靠 闪 腾 挪 挫 统 挑 封 捕 圈 势 劈 缠 偷 漏 翻 顶 傍 卒 捋 提 弹 脱 揪 截 叫 拉 推 虚 假 顺 送 绕 压 砍 盖 赚 躲 滚 撞 擒 拿 跳 落 起 伏 转 折 收 闭 开 进 退 出 入 扣 打 击 保 护 操 破 叠 牵 摔 绞 切 磨 挠 拦 磕 踢 莫 搬 敏 踩 挡 刺 荡 分 撑 扫 钻 绷 缩 滑 刹 背 插 穿 伺 咬 让 惹 鞭 撤 冲 搐 松 就 撩 串 拧 扭 扑 骑 束 掏 突 煺 蜿 揽 种 拒 究 站 比 按 探 淆 缢 围 集 扎 拔 旋 挣 逃 跑 振 斡 撕 斩 断 蹲.

三种掌: 荷叶掌,柳叶掌,虎掌. 三种拳: 七星锤,鸡心拳,瓦棱拳. 八刚: 泰山压顶,迎面直通,顺步双掌,叠肘硬攻,铁门靠壁,硬崩伏地,左右双棍,摔捋两分. 十二柔: 见刚而回手,入手而偷手,截手而滚手,棍手而漏手,直通而钩手,採手而入手,搂手而进手,磕手而入手,扑手而进手,挑手而入手,开手而叠手,粘手而破手. 七长: 顺步牵手,绕步入手,缠手双掌,迎面统捶,操步砍掌,翻身驰入,韩通统背. 八短: 迎面头捶,靠身臀捶,蹲身膊捶,粘拿钩捶,双膝两肘,又为四捶. 八打: 眉头双睛,唇上人中,穿腮耳门,臀后骨逢,肋内肺腑,撩阴高骨,合膝虎胫,破骨千斤. 八不打: 太阳为首, 正中锁口, 中心两壁, 两肋太极, 海底撩阴, 两肾对心, 尾闾风府, 两耳搧风. 七星的元素: 水星, 土星, 木星, 火星, 金星, 海王星, 天王星. 七星身上: 头星, 肩星, 拳星, 肘星,胯星, 膝星, 足星. 十四步: 七星步, 入环步, 猿猴步, 跨虎步, 提腿步, 登山步, 骑马步, 扭马步, 半马步, 虚步, 偷步, 挫步, 吞塔步, 扑腿步.
步法战略:十字步/抅步,进步/退步,闪步/赚步,跳步/落步,提步/捕步,挑步/压步,操步/挫步. 

二十五螳螂空手套路和八少林空手套路一共三十三套路。 二十五器械套路。十八罗汉气功。拍打功。体操。 三种速: 脚速,手速,步速. 三种稳定: 头脑稳定,目光稳定,式子稳定. 八特点: 高 低 实 虚 强 弱 大 小. 八原则: 硬 软 快 慢 长 短 重 轻. 八打击法: 拳打击 ,掌打击, 拉打击, 脚打击, 肘打击, 膝打击, 头打击, 推打击. 四距打击种: 长距:踢腿打击,闪躲.中距:拳掌打击,阻截 .短距:肘膝打击,推拉.身靠距:头肩膊胯臀打击,咬. 十二捶: 头捶,两膊捶,两肘捶,两手捶,臀捶,两膝捶,两脚捶. 十三打: 带打,叫打,提打,棍打,粘打,拿打,截打,就打,封打,闭打,闪打,漏打 连续打. 五内元素: 力, 灵, 气, 呼吸, 权力. 五外元素: 手, 眼, 身, 步, 用法. 螳螂拳六合: 三内合 意 心 气. 三外合 手 身 步. 七星螳螂拳三盘: 头 身 腿, 天盘要清, 地盘要宁, 人盘要灵 = 1 天盘要清: 头顶端正,嘴莫歪斜,精神贯注,呼吸稳舒,脑宜清醒,眼要锐敏,两耳宜清. 2 地盘要宁: 五脏六腑,内心外形,俱要镇定,切莫臀转,闪赚腾挪,起伏转折,既要敏捷,又须稳妥. 3 人盘要灵: 上下起落,左右闪躲,适应周身,克尽其青,腿脚跳踢,进退走合,皆莫猷缓,俱要灵活. 拳对打规则: 上击下打,下击上打,左击右打, 右击左打, 你直进 我往外闪躲, 如你推我 我拉你, 如你拉我 我推你, 你不打击我停住, 你后退我前进, 虚 实 硬 软 快 慢 长 短 重 轻 强 弱 大 小 高 低 上 下 空 满 刚 柔共同作用. 肘八打击种: 顶肘 暴肘 圈肘 劈肘 傍肘 势肘 挂肘 势劈肘. 掌十八打击种: 阴阳掌,封掌,滚漏掌,顶掌,反面掌,挫掌,偷掌,梅花掌,刁掌,挂面掌,圈掌,斩腰掌,撤掌,磨盆掌,双压掌,双门掌,翻天印掌,插掌. 拳二十五打击种 : 抅搂採统捶,势捶,圈捶,湛捶,挫捶,低扎捶,窝肚捶,封统捶,顶脐捶,挑统捶,低圈捶,鞭捶,偷心捶,翻车捶,辘辘捶,单鞭捶,双撞捶,小翻车捶,挂统捶,十字捶,打虎捶,冲天炮捶,崩捶,劈捶,捕捶 . 踢腿十八打击种: 扎腿,揪腿,扑腿,单飞腿,闭门腿,旋风腿,后扫堂腿,摆莲腿,十字腿,前踢腿,前扫堂腿,挂撑腿,穿心腿,偷弹腿,双飞腿,鸳鸯脚,登扑腿,飞旋风腿 . 对练: 梅花八手,桃花八手, 莲花八手,梅花五掌,桃花五掌,莲花五掌,八打击种,连续七快锤,连续七快掌, 连续七快肘,连续七快腿, 连续七快步。
 

 


1919年,山東蓬萊縣羅光玉(1889-1944)任教於上海精武體育會,稱其師范旭東流傳下親手抄本《少林真傳》。其同門師兄弟林景山(1883-1971)也是山東蓬萊縣人。

其後傳至香港羅光玉,再傳陳震儀、林伯炎、于樂江、趙志民、黃錦洪、黃漢勛等人。香港人趙志民再傳李錦榮、林永傑、陳新發等人。另一香港人黃漢勛再傳屈鎮強、蘇少明、梁宜海、源汶湝、鄺巨堂、黎達冲、鄭龍川等人。馬來西亞人黃錦洪再傳黃百忠,黃百忠再傳邱庆章、林元义、梁师麟、尤荣贵、黄文发、陈吉俊,林猷胜等人。
 

 

中国传统七星螳螂拳套路: 十路彈腿、躲刚、十八叟、崩步、插捶、白猿出洞、白猿穿枝,白猿偷桃、白猿回洞,白猿献果,白猿孝母,白猿献书,黑虎交叉、大翻車、小翻車,單插花、雙插花、柔靈拳、 梅花路,四路奔打、大虎雁、小虎雁、一路摘要、二路摘要、三路摘要、四路摘要、五路摘要、六路摘要,螳螂捕蟬、攔截、八肘一路、八肘二路、八肘三路、八肘四路。
 

 

兵器套路有五行單刀、六合單刀、燕青單刀、子午梅花刀、五虎群揚棍、五郎棍、六合棍、虎尾三節棍、五虎槍、 梅花槍(又稱一路梅花槍)、二路梅花槍、绨袍剑、三才劍、子午劍、純陽劍、文武八仙劍、青萍剑、旋風單勾、六合雙刀、滾螳雙刀、春秋大刀、 醉酒地螳單刀、震天戟、七星盤勾、八卦雙勾、七星雙錘及七星雙鐧。

兵器對練有三才對劍、串子對練、大刀對槍、空手破大刀、雙拐對棍、刀拐對枪、斬馬刀進槍、雙匕首進槍、單刀對寶劍、三節棍進槍、梅花十字对子刀等。
 

我的第一七星螳螂拳家谱 1

王郎 WANG LANG(于七)基祖 1610 / 1713
第一代 红文 WONG WEN 1640/1732。
第二代 李叟 LI SOU 1670/1765。
第三代 升肖道人 SHENG XIAO DAOREN 1712/1815。
第四代 李之剪 LI ZHI ZHAN 1780/1870。
第五代 王云生 WANG YUN SHENG 1828/1920 。
第六代 范旭东 FAN XU DONG 1830/1925 。
第七代  林景山 LIN JING SHAN 1883/1971。
第八代  胡永福  HU YONG FU 1887/1973。
第九代  李占元  LI ZHAN YUAN 1901/1992。
第十代  陈乐平 CHEN LE PING 1955。
第十一代   达利亚 安吉罗 D’ARIA ANGELO 1965.


我的第二七星螳螂拳家谱2

王郎 WANG LANG(于七)基祖 1610 / 1713
红文 HONG WEN 1640/1732 第一代。
李叟 LI SOU 1670/1765 第二代。
升肖道人 SHENG XIAO DAOREN 1712/1815 第三代。
李三剪 LI SAN JIAN 1780/1870 第四代。
王永春WANG YONG CHUN 1828/1920 第五代。
范旭东 FAN XU DONG 1830/1925 第六代。
杨维新 YANG WEI XIN 1880/1966 第七代。
肖树斌 XIAO SHU BIN 1887/1967 第八代。
李会堂 LI HUI TANG 1901/1992 第九代。
陈乐平 CHEN LE PING  1955 第十代。
达利亚 安吉罗 D’ARIA ANGELO 1965 第十一代.

我的第三七星螳螂拳家谱 3

王郎 WANG LANG(于七YU QI)基祖 1610 / 1713
红文 WONG WEN 1640/1732 第一代。
李叟 LI SOU 1670/1765 第二代。
升肖道人 SHENG XIAO DAO REN 1712/1815 第三代。
李快手 LI KUAI SHOU 1780/1870 第四代。
王荣生 WANG RONG SHENG 1828/1920 第五代。
范旭东 FAN XU DONG 1830/1925 第六代。
罗光玉 LUO GUANG YU 1889 / 1944 第七代。
赵志民  ZHAO ZHI MIN 1901 / 2002 第八代。
李景荣  LI JING RONG 1947 第九代。
达利亚 安吉罗 D’ARIA ANGELO  1965 第十代。